博约相辅 翰墨流长——美术学院人才培养纪实
发布时间: 2014-02-18 访问次数: 385

作者:宣传部 黄荣明 美术学院 陈静 王龙飞

    近日,一座高近8米,占地面积约30平方米,并可供真人演出的“古戏台”亮相中国国家大剧院。走进国家大剧院的观众,很快就被这一座位置显著、造型别致的不锈钢“古戏台”所吸引。
    让我们引以为豪的是,这一艺术作品的创作者正是来自我校的一位朴实的青年教师。他就是当代著名雕塑艺术家,美术学院教授、当代艺术研究所所长陈志光老师。陈志光老师毕业于我校美术学院,可以说是土生土长的师大人。从去年开始,陈志光老师耗时一年,为国家大剧院“量身定做”了这件作品,这也是在国家大剧院公共空间陈列的首件国内大型艺术装置。
    其实,陈志光老师的成功只是美术学院人才培养的一个缩影,像他这样国内外艺术文化界久负盛名的优秀校友还有许多: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先生、中国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徐里先生、中国国家画院专业画师林容生先生、澳门理工学院艺术高等学校缪鹏飞先生、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郑工先生、广东美术馆馆长罗一平先生等等。
    正是有了雄厚的基础和深厚的积淀,这几年,美术学院在教学育人方面不断探索改革,精益求精,摸索出了一条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教学相长 提升品质 教学改革出实招


    为更好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学院在传承巩固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拓宽人才培养视野,着力整体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聘请知名业内人士来院讲学指导,资助全体教师和毕业班学生到包括台湾在内的全国知名美术院校观摩毕业展,组织实施了“办学质量提升工程”。一是举行教学改革大讨论,学院组织各教研室根据学科特点,针对教学实际,进行教学改革研讨。二是完善教学培养方案,改“两年普修,两年专修”的“二二制”为“一年普修,三年专修”的“一三制”培养方案,使之更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形势。三是坚持推行教授及高学历高职称教师给本科生上课制度、青年教师担任班导师制度,让每届学生都能享受到学院优质的办学资源,让学院适时掌握每一位学生思想动态,让学院的办学理念都能灌输到每一位学生,藉以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一专多能的美术和设计高层次专门人才。四是举办“5•15”毕业创作展,向社会推介毕业生,提升学院办学声誉。
    近年来,学院不断加强教学改革,本科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取得了一系列优异的成绩。正式出版教材12部,先后获得国家级教改立项1项,校级教学内容改革(新世纪教改立项)9项,校级教学管理改革与创新基金项目2项,校级教学成果2项,校级本科专业专项建设项目2项,校级优质教学与教案5项,校级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校级教学名师1位,2位老师被评为校课堂教学优秀奖,校级精品课程2项,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项。
   

 学科引领 强化实力 奋楫扬波求发展


    学科建设是学院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和平台,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支撑。一直以来,学院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中心工作,适应形势的发展,创新教育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优势学科,培育特色专业,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美术学院以雄厚的学科基础为支撑,为高素质人才培养搭建起坚实的平台。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美术学院院长李豫闽教授就致力于美术理论的研究,并将当代艺术和本土文化研究拓展到闽台民间美术研究领域,他和他的团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成为民间美术研究一支不可忽视的新军,为美术学博士点的申报成功赢得了先机。2005年美术学院美术学博士点的申报成功,使得学院成为全国第8个美术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单位,同时也成为了东南地区唯一一个培养两岸高级美术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学科和学位点建设上走在了全国省属高校的前列,逐步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品牌专业。
    通过品牌专业建设,学院进一步突出了美术学特色优势学科的发展,带动了相邻相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目前,美术学院拥有美术学基地、美术学、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4个本科专业。
    品牌专业的培育有赖于特色学科的发展,学科发展已经成为促进本科专业建设的重要因素。2007年,美术学院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1年美术学和艺术学理论又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在学科发展的带动下,美术学院已经成为“国家体育与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与“全国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美术学成为教育部首批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重点学科。
    “可以说,较为齐全的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体系为学院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石。”美术学院院长李豫闽教授说。

注重实践 鼓励创新 服务社会砺品质


    近年来,美术学院在加强本科教学的同时,也不断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创新人才培养。学院通过一系列的措施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各种赛事,丰富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上,学院从专业特色出发,充分发挥美术学的专业优势,每一年组织学生参加寒暑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校内外文艺舞美和大型海报、广告的设计等活动。另外,学院还鼓励学生素质拓展,举办学生科讨会、学生速写大赛、毕业生设计创作和展演活动,参与“创业计划大赛”、学校师范生素质大赛等赛事。
    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长期以来,学用相辅培养美术学院的学生全面的综合素质,真正做到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在学用相长中得到不断提升,在全国各类大赛中屡获佳绩。学生先后在教育部举办的第一、二、三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3件作品获一等奖,11件作品获二等奖;1件作品获全球华人大学生平面设计大赛优秀奖;多件作品入选中国漆画展,其中6件作品获优秀奖(最高奖);2位学生分别获得第15、16届中国时装设计大赛新人奖;1件作品获“中华杯”全国服装设计大赛铜奖;学生的设计作品多次获得国家专利。
    此外,学院还鼓励学生参与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学院先后组织师生团队承担了许多省内外重大项目的景观与装修工程的设计与策划,取得了良好社会效应。如建国90周年福建国庆彩车设计、上海世博会福建馆设计;与福建中医药大学合作的“中华医药典故绘画实践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承担校综合展览馆、校园雕塑、雷锋雕像、院士广场、溪源江景观、学生创意中心、社团之家大型壁画等的设计创作。目前,学院正与福建中医药大学进行“智障人士识别系统”的开发合作项目,开发设计智障人士识别系统;与福州万达广场、莆田工艺美术城、莆田古典家具一条街等达成合作意向。接下来,学院将组织优秀师生团队,参与以上项目和企业的开发建设。
    学院充分发挥高校应用文科服务社会的功能,紧跟时代步伐,主动参与服务社会,主动承担重大项目,为学院提供重新审视学科建设与发展的机会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条学以致用的道路。
    2007年以来,学院的研究生就业率均达到100%,本科生平均就业率超过90%。

开放办学 深化内涵 把握先机创未来
   


    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增强内涵式发展,近年来,美术学院进一步推动开放办学,充分汲取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
    学院不断加大开放办学的力度,形成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格局。一方面,学院十分重视与国内美术界同行的联系和交流,多次主办国内校际间的师生作品交流展览。曾先后聘请了刘国松、全山石、黄胄、程十发、赖少其、潘絜兹、薛永年、邵大箴、易英、曹意强、丁宁、周星、许平、陈丹青、李砚祖、万书元、梁玖、朱青生、李宏、吕品田、黄惇、邹跃进、邱志杰等名家到学院讲学并现场示范作画。
     同时,学院也重视与国外境外美术界同行的交流。5年来,学院师生近70余人次先后赴北美、欧洲、日本、东南亚、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考察访问、讲学或办画展进行艺术交流,得到了境外同行较高的评价。学院还接待了多批来自法国、比利时、匈牙利、芬兰、美国、爱尔兰、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日本等国家或地区的专家、学者来学院交流、讲学。在国际合作办学方面,学院和德国科布伦茨.朗道大学建立了交流互访联系。
学院还不断创新合作模式,进一步加强了同台湾地区教育交流与合作。学院与台湾成功大学人文学院艺术研究所、台湾彰化师范学院、台湾艺术大学、台湾文化大学等台湾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随着项目的申报,学院与台湾高校建立了长期的人才联合培养模式,共同构筑两岸高校特色美术教育的平台。
    “依托美术学博士点与重点学科的平台,发挥学科的传统优势,在全面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新形势下,结合区域资源和地方优势,创建学科品牌,强化办学特色,立足区域文化与闽台美术的比较研究。大力加强本科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实力,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美术专业人才。学院将本着以国际化视野引领学科教学与科研全面发展的理念,真正走出一条适合于学院教学与科研发展的路子。”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陈林男说。